- Published on
為何我不再追求財富自由
- Authors
- Name
- 走歪的工程師James
白天做著不喜歡的工作,下班後,因為精神被掏空,而停止思考,日復一日過一樣的生活,甚至忘記自己有其他選擇。
我用「殭屍模式」形容這樣的狀態。
為了不斷存錢,期盼著40歲50歲可以提早退休。但卻忘記了你犧牲了幾十年的時間跟熱情,50歲以前都為了退休而活。這也是另一種危險的陷阱。
有多少人在這樣的狀態,而沒有意識到呢?
今天跟大家分享,為什麼我不再把追求「財富自由」當成首要目標。
在幾年前,我的人生規劃是在美國作為軟體工程師工作10年,提早退休。因為我打從心底知道,在職場工作不是我能享受、感到自我價值的生活型態,不論是多好、薪水多高的工作。
申請學校寫SOP、說自己為什麼非這間學校不可、為了找工作不斷刷題,每一次的面試、寫cover letter說為什麼我想進這些公司。
「我感覺我一直在騙人」
事實上就是,沒有一間公司對我來說是特別的。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而已,為什麼要假裝對公司很有熱情?申請學校、刷題、優化履歷,符合他們的審查標準,卻都在追求一點也不吸引我的目標。
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,我感覺帶著假面,無時無刻我都感覺我在當個騙子。我在慢慢掏空自己的靈魂。但要在別人打造的系統下生存,你就必須照著遊戲規則玩。
當時,讓我放棄這條路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,我問了自己, 我持續過這樣掏空自己的生活10年,10年後我會變成怎樣?
30幾歲我財富自由,不需要工作,但沒有想做的事,失去對任何事物的雀躍,不用再工作了,那我還能融入社會嗎?沒有自願性願意承擔的責任、沒有目標、沒有工作、也沒有任何身份認同。我發現財富自由不是終點,最終,你還是得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。
「那為何不現在就開始做?」
當時我頓悟了,在職場打工、存錢退休,不是我要走的路。也是當時我開始經營自媒體,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...
人生中很多事有「半時效性」 20幾歲做一件事的體驗,跟40歲的體驗是可能完全不同的。我很喜歡用的例子是小時候玩楓之谷,那感覺就跟真的在奇幻世界冒險一樣。但是,那是在那個年齡,那個時空背景下,才有可能擁有的體驗。 在2024年的今天,就算我是一個8歲小孩,楓之谷對我大概不會是一個好玩的遊戲。在2007年我剛開始玩的時候,如果我是20幾歲的成人,可能也無法擁有相同的體驗。 大部分人在做人生規劃,通常只會考慮到能賺多少錢。少部分人會考慮到,有錢了之後還有沒有健康的身體去享受,更少人會考慮到做一件事情的「時效性」 。
以前我常常會覺得打工度假滿浪費時間的,也無法累積什麼。但現在我想法變成,假設20幾歲去,那你就擁有只有20幾歲去打工度假的人才能擁有的體驗。這是所有20幾歲為了公司賣命的人,一生無法擁有的體驗。因為30歲、40歲會擁有完全不同的心態跟狀態。 人生就像一個空白的故事書,你選擇怎麼過每一年,都是在寶貴的每一頁寫下故事。 最重要的是留下沒有遺憾,自己喜歡的故事。金錢只是一個數字,中間必要的手段而已。如果反過來,就本末倒置了。
想通這件事之後,當時選擇不留在美國,對我來說就變成很顯然的決定了。
那「財富自由」值得追求嗎?我認為能夠不受金錢拘束,不因為金錢而選擇工作,還是很值得追求的狀態。我現在也仍繼續投資,慢慢朝著財富自由邁進。
但光是達到「財富自由」,無法保證你能夠「精神自由」。有多少人在存錢的過程中,變得更加貪婪,而永遠無法達到目標?為了追求「財富自由」,而犧牲了更多自由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