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DEO
English version here
本系列是是我這四個月以來學習線性代數學到的東西。做成影片版之前,先做成文字版把邏輯梳理好,以便之後能夠比較流暢地做影片。大部分的內容出自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 。定理、定義的編號也會遵從原作,以便大家銜接。
本系列用意僅為提供一個比較容易的學習入口,能初步進行比較容易的學習,並非取代原作 。如果大家想要深入鑽研,非常推薦去看原版教科書,能夠有更深入的理解及收穫。
因為原作中的題目量實在太大,我自己在學的時候也沒有全都做(我認為做太多題目沒有太大意義,有掌握重要概念就好)。因此本系列中,我也會挑選一些題目給大家練習。非常推薦自己動手做這些題目,因為數學是一個一定要動手寫才能紮實掌握的科目 。
大家在上線性代數這門課前,應該就已經看過許多向量了。在高中數學裡面,我們理解的向量就是二維平面裡面的箭頭或是座標,像是[ 2 1 ] \left[\begin{array}{r}2 \\ 1 \end{array}\right] [ 2 1 ] ,或是三維空間裡面的箭頭或是座標例如[ 2 1 − 2 ] \left[\begin{array}{r}2 \\ 1 \\ -2 \end{array}\right] 2 1 − 2 。其實,一個向量不僅僅限於平面或是三維空間,向量可以延伸到n個維度。
[ x 1 x 2 ⋮ x n ] \left[\begin{array}{r}x_1 \\ x_2 \\ \vdots \\ x_n \end{array}\right] x 1 x 2 ⋮ x n 目前為止,我們都是使用垂直的n × 1 n \times 1 n × 1 矩陣來表示向量。我們通常會稱垂直 的n × 1 n \times 1 n × 1 的矩陣是向量,而不是水平1 × n 1 \times n 1 × n 的矩陣。
水平的1 × n 1 \times n 1 × n 矩陣,像是[ 2 1 ] \left[\begin{array}{r}2 & 1\end{array}\right] [ 2 1 ] ,我們會稱為row vector。
我們還會常用另外一種符號來表示向量,也就是小括號。例如,這兩個表達方式其實是相同的意思。
[ − 1.1 0.0 3.6 − 7.2 ] = ( − 1.1 , 0.0 , 3.6 , − 7.2 ) \left[\begin{array}{r}-1.1 \\ 0.0 \\ 3.6 \\ -7.2\end{array}\right] = (-1.1,0.0,3.6,-7.2) − 1.1 0.0 3.6 − 7.2 = ( − 1.1 , 0.0 , 3.6 , − 7.2 ) 也就是說
[ x 1 x 2 ⋮ x n ] = ( x 1 , x 2 , . . . , x n ) \left[\begin{array}{r}x_1 \\ x_2 \\ \vdots \\ x_n\end{array}\right] = (x_1, x_2, ...,x_n) x 1 x 2 ⋮ x n = ( x 1 , x 2 , ... , x n ) 除了空間裡面的箭頭、或是座標外,向量也可以用於表示很多東西。
顏色可以使用RGB向量表示:
下面的資產配置,也可以使用( 100 , 50 , 25 , 10 ) (100, 50, 25, 10) ( 100 , 50 , 25 , 10 ) 這個向量來表示。
向量可以表示股票的收益率。例如( − 0.022 , + 0.014 , + 0.004 ) (−0.022, +0.014, +0.004) ( − 0.022 , + 0.014 , + 0.004 ) 可以代表第一天下跌2.2%,第二天上升1.4%,第三天又上升0.4%。
現金流也可以使用向量表示。假設以一個季度為單位,( 1000 , − 10 , − 10 , − 1010 ) (1000, -10, -10, -1010) ( 1000 , − 10 , − 10 , − 1010 ) 可以代表借款1000元,利息1%,最後一個季度還清。
上面是一個
256 × 256 256 \times 256 256 × 256 的圖片。我們可以把它扁平化成一個65536維的向量表示。英文會說是一個
65535 65535 65535 -vector
( 0.792 , 0.788 , 0.819 , 0.792 , 0.795 , … , 0.803 , 0.803 , 0.807 , 0.780 , 0.835 ) (0.792,0.788, 0.819, 0.792, 0.795, \dots, 0.803, 0.803, 0.807, 0.780, 0.835) ( 0.792 , 0.788 , 0.819 , 0.792 , 0.795 , … , 0.803 , 0.803 , 0.807 , 0.780 , 0.835 ) 一個黑白的影片,假設是由K K K 張M × N M \times N M × N 的圖片組成,可以用一個K M N KMN K MN 維的向量表示(K M N KMN K MN -vector)。
實在太多我無法全部講完,下面這些東西也能夠使用向量去表達,大家停可以思考要如何去使用向量去表達。
各種產品的庫存量 人口數據(例如血壓) 機率(例如硬幣正反面) 時間序列(例如溫度) 顧客購買產品的數量 特徵(Features or attributes) 字數統計、發生頻率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常用的符號。在數學上熟悉符號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以前學數學最大的壞習慣就是以為能表達就好,就隨便亂寫數字,計算過程 。但是其實熟悉數學符號,才能夠很順暢的把你的想法翻譯成嚴謹的符號來表達。這跟寫程式注重code的品質是一樣的 。
為了方便,我們有些更簡潔的方式來表示向量。例如
0 3 = ( 0 , 0 , 0 ) 0_3 = (0, 0, 0) 0 3 = ( 0 , 0 , 0 )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下面的下標也省略。比如說這個情況,0 0 0 代表幾維的向量,從前後文就可以判斷,就可以直接這樣寫。
( 3 , 4 , 1 ) + 0 = ( 3 , 4 , 1 ) + ( 0 , 0 , 0 ) (3,4,1) + 0 = (3,4,1) + (0, 0, 0) ( 3 , 4 , 1 ) + 0 = ( 3 , 4 , 1 ) + ( 0 , 0 , 0 ) 第i個unit vector,是指第i個位置是1,其他位置是0的向量。
e 1 = [ 1 0 0 ] , e 2 = [ 0 1 0 ] , e 3 = [ 0 0 1 ] e_1=\left[\begin{array}{l}1 \\ 0 \\ 0\end{array}\right], \quad e_2=\left[\begin{array}{l}0 \\ 1 \\ 0\end{array}\right], \quad e_3=\left[\begin{array}{l}0 \\ 0 \\ 1\end{array}\right] e 1 = 1 0 0 , e 2 = 0 1 0 , e 3 = 0 0 1 也就是
( e i ) j = { 1 j = i 0 j ≠ i , \left(e_i\right)_j= \begin{cases}1 & j=i \\ 0 & j \neq i,\end{cases} ( e i ) j = { 1 0 j = i j = i , 在這邊e i e_i e i 是一個向量,而( e i ) j (e_i)_j ( e i ) j 是一個數字(第j j j 個元素)。
我們也會用1 n \mathbf{1}_n 1 n 來表示一個所有元素都是1 1 1 的向量,如果從前後文就可以判斷,一樣可以省略下標,寫成1 \mathbf{1} 1 。
向量的定義、相關符號(Vectors and Notations)上面透過很多例子,我們已經對向量有一定的熟悉度。但我們還沒有真正定義向量是什麼。在定義向量之前,我們先定義什麼是list。
定義1.8:list 假設n n n 為非負整數,一個長度為n n n 的list就是一串有順序的元素。(元素可能是數字、一個list,或是其他物件) 兩個list相同的條件:長度、且元素順序都相同 以下這些範例都是合法的list:
( 1 , 2 ) (1, 2) ( 1 , 2 ) ( ) () ( ) ( ( 1 , 2 ) , ( 3 ) , 3 , i ) ((1, 2), (3), 3, i) (( 1 , 2 ) , ( 3 ) , 3 , i ) 看到這邊,大家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
看起來list跟向量好像差不多,那list就等於向量嗎?
答案是不一定 。list的確是我們最常見的向量形式,但是向量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,所以除了list外,其實還有其他種類的向量 。大家可以先把這個問題放在心理,等到我們後面正式定義向量空間是什麼,大家就會非常清楚了。
大家應該都對 R \mathbf{R} R 跟 C \mathbf{C} C 這兩個符號很熟悉了。R \mathbf{R} R 代表所有實數的集合,而 C \mathbf{C} C 則代表所有複數的集合。
R n \mathbf{R}^n R n 就代表包含所有長度n的實數list的集合。
例如:
( 1 , 5 ) ∈ R 2 (1, 5) \in \mathbf{R}^2 ( 1 , 5 ) ∈ R 2 ( − 1 + i , 2 + 3 i , 0 ) ∈ C 3 (-1+i, 2+3i, 0) \in \mathbf{C}^3 ( − 1 + i , 2 + 3 i , 0 ) ∈ C 3 那麼,向量就是一個n維的實數、或是複數list囉?
依照我們過去國中高中理解的向量,其實這樣說在應用角度沒什大問題,但數學家不滿意,他們覺得「我們還要更抽象」。他們希望找到一個更general的結構,而不限於 R \mathbf{R} R 或 C \mathbf{C} C 。這個大家看到後面就會慢慢體會到了。我們這邊可以先用 R n \mathbf{R}^n R n 跟 C n \mathbf{C}^n C n 去做想像跟理解向量。
很多時候,我們在討論向量時,並不會限定一定要是R或是C。所以我們會用F這個符號來代表R或是C。
定義1.6:notation: F F \mathbf{F} F =
R \mathbf{R} R or
C \mathbf{C} C 其實在討論線性代數的時候,大多數的理論不只可以套用在R \mathbf{R} R 跟C \mathbf{C} C ,而是可以套用在任何的field 。field指的就一個有定義加法、減法、乘法、除法的集合 。所以其實R \mathbf{R} R 跟C \mathbf{C} C 個別都是field(因為他們都支援加減乘除)。
在後面,我們會用F這個符號來代表一個field。線性代數的很多理論都可以套用在任何的field。但是大部分實際碰到的應用都是實數或是複數,本系列中也不會舉不是F \mathbf{F} F 或是C \mathbf{C} C 的範例,所以在本系列中大家可以把F \mathbf{F} F 當成成R \mathbf{R} R 或C \mathbf{C} C 即可 。
也就是說,如果F = R \mathbf{F}=\mathbf{R} F = R ,且n = 2 n=2 n = 2 ,那麼F n \mathbf{F}^n F n 就是我們熟悉的幾何平面,也就是R 2 \mathbf{R}^2 R 2 。如果n = 3 n=3 n = 3 ,則F n \mathbf{F}^n F n 就是R 3 \mathbf{R}^3 R 3 。
F^n的加法、乘法(Addition and Sclar Multiplication)addition(commutivive) zero vector notation additive inverse(加法反元素) 線性代數想做的事,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說,其實就是把加法以及乘法,從一維的數字延伸到多維 。所以我們首先就先來看要怎麼去把加法延伸到F n F^n F n 吧。
大家應該都非常熟習如何在R 2 \mathbf{R}^2 R 2 以及R 3 \mathbf{R}^3 R 3 裡面做加法了,F n \mathbf{F}^n F n 裡面的加法非常直觀,就是把list裡面的每個數字做一般的加法。
定義1.13: F^n中的加法 ( x 1 , x 2 , . . . , x n ) + ( y 1 , y 2 , . . . , y n ) = ( x 1 + y 1 , x 2 + y 2 , . . . , x n + y n ) (x_1, x_2, ..., x_n) + (y_1, y_2, ..., y_n) = (x_1+y_1, x_2+y_2, ..., x_n+y_n) ( x 1 , x 2 , ... , x n ) + ( y 1 , y 2 , ... , y n ) = ( x 1 + y 1 , x 2 + y 2 , ... , x n + y n )
例如:
F = R F=R F = R ,則( 1 , − 1 ) + ( − 3 , 5 ) = ( − 2 , 4 ) (1,-1) + (-3, 5) = (-2, 4) ( 1 , − 1 ) + ( − 3 , 5 ) = ( − 2 , 4 ) F = C F=C F = C ,則( 1 + i , 2 − i ) + ( i , 0 ) = ( 1 + 2 i , 2 − i ) (1+i, 2-i) + (i, 0) = (1+2i, 2-i) ( 1 + i , 2 − i ) + ( i , 0 ) = ( 1 + 2 i , 2 − i ) 當我們這樣定義加法,這個加法是符合交換律的。大家可以檢驗看看為何下面這個定理成立。
定理1.14:F^n中的交換律 If x , y ∈ F n x, y \in \mathbf{F}^n x , y ∈ F n , 則 x + y = y + x x+y=y+x x + y = y + x .
注意這邊我們用「定義」這個字,這代表我們其實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去「定義加法」,讓他不符合交換律 ,例如:
( x 1 , x 2 , . . . , x n ) + ( y 1 , y 2 , . . . , y n ) = ( x 1 + 2 y 1 , x 2 + 2 y 2 , . . . , x n + 2 y n ) (x_1, x_2, ..., x_n) + (y_1, y_2, ..., y_n) = (x_1+2y_1, x_2+2y_2, ..., x_n+2y_n) ( x 1 , x 2 , ... , x n ) + ( y 1 , y 2 , ... , y n ) = ( x 1 + 2 y 1 , x 2 + 2 y 2 , ... , x n + 2 y n ) 這種加法就不符合交換律了。
只是這種定義不直觀,也缺乏我們想要的性質,所以我們就不會討論太多。
接下來我們定義向量的乘法。
乘法則是把一個向量,乘以一個純量。
注意,並不是把兩個向量做相乘,而是向量乘以純量 。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向量( x 1 , x 2 , . . . , x n ) ∈ F n (x_1, x_2, ..., x_n) \in F^n ( x 1 , x 2 , ... , x n ) ∈ F n ,還有一個純量λ ∈ F \lambda \in F λ ∈ F 。那麼
定義1.18:F^n中的乘法 λ ( x 1 , x 2 , . . . , x n ) = ( λ x 1 , λ x 2 , . . . , λ x n ) \lambda (x_1, x_2, ..., x_n) = (\lambda x_1, \lambda x_2, ..., \lambda x_n) λ ( x 1 , x 2 , ... , x n ) = ( λ x 1 , λ x 2 , ... , λ x n )
例如:
F = R F=R F = R ,則3 ( 1 , − 1 ) = ( 3 , − 3 ) 3(1,-1) = (3, -3) 3 ( 1 , − 1 ) = ( 3 , − 3 ) F = R F=R F = R ,則0 ( 1 , − 1 ) = 0 0(1,-1) = 0 0 ( 1 , − 1 ) = 0 (右側0代表的是向量不是數字喔)F = C F=C F = C ,則i ( 1 + i , 2 − i ) = ( − 1 + i , 1 + 2 i ) i(1+i, 2-i) = (-1+i, 1+2i) i ( 1 + i , 2 − i ) = ( − 1 + i , 1 + 2 i ) Find x ∈ R 4 x \in \mathbf{R}^4 x ∈ R 4 such that ( 4 , − 3 , 1 , 7 ) + 2 x = ( 5 , 9 , − 6 , 8 ) (4,-3,1,7)+2 x=(5,9,-6,8) ( 4 , − 3 , 1 , 7 ) + 2 x = ( 5 , 9 , − 6 , 8 ) Explain why there does not exist λ ∈ C \lambda \in \mathrm{C} λ ∈ C such that λ ( 2 − 3 i , 5 + 4 i , − 6 + 7 i ) = ( 12 − 5 i , 7 + 22 i , − 32 − 9 i ) . \lambda(2-3 i, 5+4 i,-6+7 i)=(12-5 i, 7+22 i,-32-9 i) . λ ( 2 − 3 i , 5 + 4 i , − 6 + 7 i ) = ( 12 − 5 i , 7 + 22 i , − 32 − 9 i ) . Show that λ ( x + y ) = λ x + λ y \lambda(x+y)=\lambda x+\lambda y λ ( x + y ) = λ x + λ y for all λ ∈ F \lambda \in \mathbf{F} λ ∈ F and all x , y ∈ F n x, y \in \mathbf{F}^n x , y ∈ F n . 前面我們定義了 F n \mathbf{F}^n F n 裡面的加法乘法,幫助大家理解,把一維的加法、乘法,延伸到多維的感覺 。
接下來,我們就可以定義所謂的「向量空間 vector space」了。
向量空間,其實就是一個「有定義加法 與乘法 的集合」。意思是說,我們希望可以對這個向量空間裡面的東西做加法或乘法 。
也就是說:
假設V V V 是一個向量空間,任取兩個u , v ∈ V u, v \in V u , v ∈ V ,我們都可以對他們做加法,這個結果u + v u+v u + v 還是會在V V V 裡面。
假設我從F \mathbf{F} F 取出任意一個元素λ \lambda λ (大家可以想像成一個數字),那麼λ v \lambda v λ v 會是一個向量,而且我們希望這個 λ v \lambda v λ v 也會在V V V 裡面。
所以,向量空間,其實就是一個「有定義加法 與乘法 的集合」。並符合某些性質 。
不過這種白話的定義不夠明確,所以我們看看真正數學上的定義。
定義1.20:向量空間的定義 向量空間V V V ,是一個有定義加法、乘法的集合。它的加法與乘法符合以下的性質:
u + v = v + u u+v=v+u u + v = v + u 對所有 u , v ∈ V u, v \in V u , v ∈ V 。
( u + v ) + w = u + ( v + w ) (u+v)+w=u+(v+w) ( u + v ) + w = u + ( v + w ) 且 ( a b ) v = a ( b v ) (a b) v=a(b v) ( ab ) v = a ( b v ) 對所有 u , v , w ∈ V u, v, w \in V u , v , w ∈ V 及所有 a , b ∈ F a, b \in \mathbf{F} a , b ∈ F 。
存在一個元素 0 ∈ V 0 \in V 0 ∈ V 使得 v + 0 = v v+0=v v + 0 = v 對所有 v ∈ V v \in V v ∈ V 。
對所有 v ∈ V v \in V v ∈ V ,存在一個 w ∈ V w \in V w ∈ V 使得 v + w = 0 v+w=0 v + w = 0 。
1 v = v 1 v=v 1 v = v 對所有 v ∈ V v \in V v ∈ V 。
a ( u + v ) = a u + a v a(u+v)=a u+a v a ( u + v ) = a u + a v 且 ( a + b ) v = a v + b v (a+b) v=a v+b v ( a + b ) v = a v + b v 對所有 a , b ∈ F a, b \in \mathbf{F} a , b ∈ F 及所有 u , v ∈ V u, v \in V u , v ∈ V 。
哇,一次就來這麼多條件,感覺好複雜!
其實這個概念很簡單。記得我們前面說的嗎?向量空間最直觀的理解就是「有定義加法、乘法的多維集合」。
我們希望在R \mathbf{R} R 、C \mathbf{C} C 裡面我們所熟悉的加法、乘法特性,都可以套用在V V V 上面。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已,你會發現,上面這些規則都是我們熟悉的R \mathbf{R} R 或C \mathbf{C} C 的乘法、加法有的性質,我們希望這些性質也能套用在向量空間上面,所以才會這樣定義向量空間。
說到這邊,大家也可以回去檢驗看看,剛剛我們說過的F n \mathbf{F}^n F n 的加法、以及乘法,是否有符合這些條件。檢驗看看為什麼F n \mathbf{F}^n F n 是一個向量空間,不論F = R \mathbf{F}=\mathbf{R} F = R 或是F = C \mathbf{F}=\mathbf{C} F = C 。
我這邊示範檢驗 F n \mathbf{F}^n F n 是否符合第一條規則。
F^n存在加法單位元素 假設V = F n V= \mathbf{F}^n V = F n 且 u ∈ V u\in V u ∈ V ,則存在一個0 ∈ V 0 \in V 0 ∈ V 使得u + 0 = u u+0=u u + 0 = u
證明:
因為( 0 , … , 0 ) ∈ F n (0, \dots, 0) \in \mathbf{F}^n ( 0 , … , 0 ) ∈ F n u + ( 0 , … , 0 ) = u u + (0, \dots, 0) = u u + ( 0 , … , 0 ) = u 這不是看就知道了嗎?怎麼還需要證明?
或許看起來有點繁瑣,但這就是數學證明的過程,需要確保每一步都是嚴謹的,不能跳過任何步驟。這個範例很簡單,所以可能會有股衝動覺得不需要證明吧,看就知道結果了。但是當要證明的東西越來越複雜,就會開始感受到,熟悉這種一步步推理過程的重要性。
大家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檢驗,F n \mathbf{F}^n F n 確實是符合所有向量空間的條件。就是因為F n \mathbf{F}^n F n 符合這些條件,我們才可以說 F n \mathbf{F}^n F n 確實是一個向量空間 。
這邊我們定義一下怎麼稱呼最常見的向量空間R n \mathbf{R}^n R n 與C n \mathbf{C}^n C n
定義1.22:實向量空間、復向量空間 一個在 R \mathbf{R} R 上的向量空間被稱為實向量空間。 一個在 C \mathbf{C} C 上的向量空間被稱為複向量空間。 接下來我們用一個範例來實際體會,向量空間不僅僅限於F n \mathbf{F}^n F n ,而是更泛用的結構。
定義1.24:函數的向量空間 若 S S S 是一個集合,則 F S \mathbf{F}^S F S 表示從集合 S S S 到 F \mathbf{F} F 的所有函數之集合。 對於 f , g ∈ F S f, g \in \mathbf{F}^S f , g ∈ F S ,其和 f + g ∈ F S f+g \in \mathbf{F}^S f + g ∈ F S 是一個函數。對所有 x ∈ S x \in S x ∈ S ,我們定義f + g f+g f + g 為 ( f + g ) ( x ) = f ( x ) + g ( x ) (f+g)(x)=f(x)+g(x) ( f + g ) ( x ) = f ( x ) + g ( x ) 對於 λ ∈ F \lambda \in \mathbf{F} λ ∈ F 且 f ∈ F S f \in \mathbf{F}^S f ∈ F S ,其積 λ f ∈ F S \lambda f \in \mathbf{F}^S λ f ∈ F S 是一個函數。對所有 x ∈ S x \in S x ∈ S ,我們定義λ f \lambda f λ f 為 ( λ f ) ( x ) = λ f ( x ) (\lambda f)(x)=\lambda f(x) ( λ f ) ( x ) = λ f ( x ) 上面這個定義,是一個包含函數的集合,我們為這個集合定義了加法、以及純量乘法 。並且大家可以檢驗看看,這個加法和乘法的定義,是符合向量空間的那6條條件的,因此 F S \mathbf{F}^S F S 確實是一個向量空間。
比如,我們來檢驗看看F S \mathbf{F}^S F S 裡面存在加法單位元素。
F S \mathbf{F}^S F S 的裡面,存在一個函數 0 : S → F 0: S \rightarrow \mathbf{F} 0 : S → F ,對所有 x ∈ S x \in S x ∈ S ,我們定義0 0 0 函數為:
0 ( x ) = 0 0(x)=0 0 ( x ) = 0 也就是說,這個0 0 0 函數就是 F S \mathbf{F}^S F S 中的加法單位元素。其他規則的檢驗大家也可以試試看。
總而言之,這個F S \mathbf{F}^S F S 是一個合法的向量空間。因此,這個集合中的所有函數,你都可以稱之為一個向量。
到這邊大家應該也可以體會到了,向量空間並不限於F n \mathbf{F}^n F n 這個形式,一個向量也不一定是list 。
我們可以用 F m , n \mathbf{F}^{m,n} F m , n 代表包含所有m × n m \times n m × n 矩陣的集合。
例如:
[ 1 0 0 1 ] ∈ F 2 , 2 \begin{bmatrix} 1 & 0 \\ 0 & 1 \end{bmatrix} \in \mathbf{F}^{2, 2} [ 1 0 0 1 ] ∈ F 2 , 2
[ 1 2 3 4 4 4 ] ∈ F 3 , 2 \begin{bmatrix} 1 & 2 \\ 3 & 4 \\ 4 & 4 \end{bmatrix} \in \mathbf{F}^{3,2} 1 3 4 2 4 4 ∈ F 3 , 2
那麼,F m , n \mathbf{F}^{m,n} F m , n 是不是一個向量空間呢?怎樣的矩陣加法、還有純量乘法定義,才能讓 F m , n \mathbf{F}^{m,n} F m , n 符合向量空間的條件呢?
The empty set is not a vector space. The empty set fails to satisfy only one of the requirements listed in the definition of a vector space (1.20). Which one?
Show that in the definition of a vector space (1.20), the additive inverse condition can be replaced with the condition that
0 v = 0 for all v ∈ V . 0 v=0 \text { for all } v \in V \text {. } 0 v = 0 for all v ∈ V . Here the 0 on the left side is the number 0, and the 0 on the right side is the additive identity of V V V .
The phrase a "condition can be replaced" in a definition means that the collection of objects satisfying the definition is unchanged if the original condition is replaced with the new condition.
Suppose V V V is a real vector space.
The complexification of V V V , denoted by V C V_{\mathrm{C}} V C , equals V × V V \times V V × V . An element of V C V_{\mathrm{C}} V C is an ordered pair ( u , v ) (u, v) ( u , v ) , where u , v ∈ V u, v \in V u , v ∈ V , but we write this as u + i v u+i v u + i v .
Addition on V C V_{\mathrm{C}} V C is defined by
( u 1 + i v 1 ) + ( u 2 + i v 2 ) = ( u 1 + u 2 ) + i ( v 1 + v 2 ) \left(u_1+i v_1\right)+\left(u_2+i v_2\right)=\left(u_1+u_2\right)+i\left(v_1+v_2\right) ( u 1 + i v 1 ) + ( u 2 + i v 2 ) = ( u 1 + u 2 ) + i ( v 1 + v 2 ) for all u 1 , v 1 , u 2 , v 2 ∈ V u_1, v_1, u_2, v_2 \in V u 1 , v 1 , u 2 , v 2 ∈ V .
Complex scalar multiplication on V C V_{\mathrm{C}} V C is defined by
( a + b i ) ( u + i v ) = ( a u − b v ) + i ( a v + b u ) (a+b i)(u+i v)=(a u-b v)+i(a v+b u) ( a + bi ) ( u + i v ) = ( a u − b v ) + i ( a v + b u ) for all a , b ∈ R a, b \in \mathbf{R} a , b ∈ R and all u , v ∈ V u, v \in V u , v ∈ V .
Prove that with the definitions of addition and scalar multiplication as above, V C V_{\mathrm{C}} V C is a complex vector space.
現在大家應該很清楚Vector Space是什麼了,我們來看看子空間是什麼。
定義1.33:子空間 假設 U U U 為 V V V 的子集合,如果 U U U 在同樣的加法單位元素、向量加法、純量乘法的定義之下,也符合向量空間的定義,則 U U U 為 V V V 的子空間。
白話來說,如果V V V 的子集合,是一個向量空間,那它就是一個子空間。比如說 R 2 \mathbf{R}^2 R 2 是一個向量空間,而 { ( 1 , 1 ) } \{(1, 1)\} {( 1 , 1 )} 是一個子集合,但很明顯它不是一個向量空間。因為你把( 1 , 1 ) (1, 1) ( 1 , 1 ) 乘以任何一個倍數得到的向量,都不在這個子集合裡面。但是 { λ ( 1 , 1 ) : λ ∈ R } \{\lambda(1, 1) : \lambda \in R\} { λ ( 1 , 1 ) : λ ∈ R } 就是一個子空間。
那麼,我們要怎麼快速檢查一個子集合是否是一個子空間呢?難道每次都要檢查全部那六條規則嗎?
其實比想像中還簡單,我們只要檢查
定理1.34:快速檢查是否是子空間 向量空間 V V V 的子集 U U U 是 V V V 的子空間,若且唯若 U U U 滿足以下三個條件。
0 ∈ U 0 \in U 0 ∈ U
若 u , w ∈ U u, w \in U u , w ∈ U 則 u + w ∈ U u+w \in U u + w ∈ U
a ∈ F a \in \mathbf{F} a ∈ F 且 u ∈ U u \in U u ∈ U 則 a u ∈ U au \in U a u ∈ U 。
感覺還滿直觀的吧?畢竟向量空間的基礎定義,本來就是要符合加法封閉、乘法封閉的。不過其實沒那麼簡單,要證明若且為若(if and only if)的關係成立,我們必須兩個方向都證明 。左到右、以及右到左。
從左到右,也就是
U U U 是子空間 ⟹ \implies ⟹ 三個條件成立
這個證明很簡單,因為如果我們假設U U U 是子空間,那U就符合那6條向量空間的基礎定義 ,所以當然U U U 也就符合上面三條條件了。
比較麻煩的是由右到左的證明,也就是:
上面三個條件成立 ⟹ \implies ⟹ U U U 是子空間
要完成這個證明,我們必須先假設這3個條件成立,然再去證明,U U U 同時也符合子空間的定義 。因為本系列用意只是導讀,提供一個入門窗口,就不深入講證明的部分。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參照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。
回到正題,我們現在知道怎麼快速檢查一個子集合是不是子空間了,所以我們來快速看一些範例熟悉一下概念:
若 b ∈ F b \in \mathbf{F} b ∈ F ,則
U = { ( x 1 , x 2 , x 3 , x 4 ) ∈ F 4 : x 3 = 5 x 4 + b } U=\left\{\left(x_1, x_2, x_3, x_4\right) \in \mathbf{F}^4: x_3=5 x_4+b\right\} U = { ( x 1 , x 2 , x 3 , x 4 ) ∈ F 4 : x 3 = 5 x 4 + b } 為 F 4 \mathbf{F}^4 F 4 的子空間,若且唯若 b = 0 b=0 b = 0 。
在 R \mathbf{R} R 上的所有可微實值函數集合是 R R \mathbf{R}^{\mathbf{R}} R R 的子空間。
我們先看看第一個範例
U = { ( x 1 , x 2 , x 3 , x 4 ) ∈ F 4 : x 3 = 5 x 4 + b } U=\left\{\left(x_1, x_2, x_3, x_4\right) \in \mathbf{F}^4: x_3=5 x_4+b\right\} U = { ( x 1 , x 2 , x 3 , x 4 ) ∈ F 4 : x 3 = 5 x 4 + b } 如果 b ≠ 0 b \neq 0 b = 0 ,則當x 4 = 0 x_4=0 x 4 = 0 的時候x 3 x_3 x 3 就一定不等於0 0 0 。也就是說,加法單位元素0 0 0 並不存在這個集合裡面,所以就不是一個子空間。
嚴謹的證明一樣需要以下兩個方向都證明
( ⟹ ) (\implies) ( ⟹ ) 假設U U U 是一個子空間,然後證明b = 0 b=0 b = 0 ( ⟸ ) (\impliedby) ( ⟸ ) 假設b = 0 b=0 b = 0 ,然後證明U U U 是一個子空間這邊就先省略這些證明了,大家可以自己練習看看。
在 R \mathbf{R} R 上的所有可微實值函數集合,可以用以下的集合來表達:
U = { f : R → R ∣ f is differentiable } U=\{f: \mathbf{R} \rightarrow \mathbf{R} \mid f \text{ is differentiable} \} U = { f : R → R ∣ f is differentiable } 因為f ∈ U f \in U f ∈ U 是一個把R \mathbf{R} R 映射到R \mathbf{R} R 的函數,f ∈ R R f \in \mathbf{R}^\mathbf{R} f ∈ R R ,也就是說U U U 的確是R R \mathbf{R}^\mathbf{R} R R 的子集合。
所以我們只要證明U U U (a)對加法封閉、(b)也對純量乘法封閉、(c)加法單位元素存在,就可以證明U U U 是一個子空間。
用非常簡略的說法:
(a):兩個可微分的函數相加,當然也是可微分的 。所以U U U 的確對加法封閉。
(b):一個可微分的函數,乘以一個純量倍數,當然也還是可微分的。
(c):最後,0 ( x ) = 0 0(x) = 0 0 ( x ) = 0 這個函數是可微分的,所以加法單位元素也存在U U U 裡面。
所以我們就成功證明了,U U U 的確是R R \mathbf{R}^\mathbf{R} R R 的子空間
前面我們透過一些範例,了解怎樣才是合法的子空間。
了解子空間是什麼之後,我們想要知道,怎麼把兩個或是多個子空間合起來 。
因為向量空間是一個集合,大家可能會先想到聯集。但是我們會發現(insert an example)如果直接把聯集當作加法,這個新的向量空間就變成不是一個合法的向量空間了 。
比如說A = { ( x , 0 ) : x ∈ R } A = \{(x, 0) : x \in R\} A = {( x , 0 ) : x ∈ R } 、以及B = { ( 0 , y ) : y ∈ R } B = \{(0, y) : y \in R\} B = {( 0 , y ) : y ∈ R } 。雖然A A A 、B B B 都是向量空間,這兩個集合的聯集U = A ∪ B U = A \cup B U = A ∪ B 並不是一個向量空間。因為( 1 , 0 ) ∈ U (1, 0) \in U ( 1 , 0 ) ∈ U 且( 0 , 1 ) ∈ U (0, 1) \in U ( 0 , 1 ) ∈ U ,但是兩者的和( 1 , 1 ) ∉ U (1, 1)\notin U ( 1 , 1 ) ∈ / U 。
所以,聯集不是我們想要的向量空間加法定義 。
所以大家可以停下來想,那我們要怎麼定義向量空間的加法,讓加起來的結果,還是一個向量空間呢 ?答案就會是下面這樣的定義:
定義1.36:子空間的合(sum of subspaces) 假設 V 1 , … , V m V_1, \l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是 V V V 的子空間。V 1 , … , V m V_1, \l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的和,記作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,是 V 1 , … , V m V_1, \l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中所有元素可能的和 的集合。也就是說,
V 1 + ⋯ + V m = { v 1 + ⋯ + v m : v 1 ∈ V 1 , … , v m ∈ V m } . V_1+\cdots+V_m=\left\{v_1+\cdots+v_m: v_1 \in V_1, \ldots, v_m \in V_m\right\} . V 1 + ⋯ + V m = { v 1 + ⋯ + v m : v 1 ∈ V 1 , … , v m ∈ V m } . 使用這樣的定義,就會發現兩個向量空間的合,還是會是一個向量空間 。
比如前面的範例A = { ( x , 0 ) : x ∈ R } A = \{(x, 0) : x \in R\} A = {( x , 0 ) : x ∈ R } 、以及B = { ( 0 , y ) : y ∈ R } B = \{(0, y) : y \in R\} B = {( 0 , y ) : y ∈ R } ,使用我們定義的加法,A + B = R 2 A+B=\mathbf{R}^2 A + B = R 2 。
向量空間的和,是把向量空間加起來,那麼常常會出現的應用就是,我們想把向量空間拆解成很多個子空間 。這時候,我們特別有興趣的情況就會是每一個向量,都可以拆解成唯一分解 的情況。
種情況我們就稱為直和。我們來看一下直和的定義。
定義1.41:直和(direct sum) 假設 V 1 , … , V m V_1, \l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是 V V V 的子空間。
如果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中的每個元素都只能以唯一的方式表示 為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的和(其中每個 v k ∈ V k v_k \in V_k v k ∈ V k ),則稱和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為直和。 如果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是一個直和,則用 V 1 ⊕ ⋯ ⊕ V m V_1 \oplus \cdots \oplus V_m V 1 ⊕ ⋯ ⊕ V m 來表示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,其中 ⊕ \oplus ⊕ 符號用來表示這是一個直和。 下面我們用幾個範例加深對直和的理解:
假設 U U U 是 F 3 \mathbf{F}^3 F 3 中最後一個坐標等於0的子空間,而 W W W 是 F 3 \mathbf{F}^3 F 3 中那些前兩個坐標等於0的子空間,亦即:
U = { ( x , y , 0 ) ∈ F 3 : x , y ∈ F } 且 W = { ( 0 , 0 , z ) ∈ F 3 : z ∈ F } . U=\left\{(x, y, 0) \in \mathbf{F}^3: x, y \in \mathbf{F}\right\} \quad \text { 且 } \quad W=\left\{(0,0, z) \in \mathbf{F}^3: z \in \mathbf{F}\right\} . U = { ( x , y , 0 ) ∈ F 3 : x , y ∈ F } 且 W = { ( 0 , 0 , z ) ∈ F 3 : z ∈ F } . 那麼 F 3 = U ⊕ W \mathbf{F}^3=U \oplus W F 3 = U ⊕ W ,大家可以自己驗證看看。
假設
V 1 = { ( x , y , 0 ) ∈ F 3 : x , y ∈ F } , V 2 = { ( 0 , 0 , z ) ∈ F 3 : z ∈ F } , V 3 = { ( 0 , y , y ) ∈ F 3 : y ∈ F } \begin{aligned} & V_1=\left\{(x, y, 0) \in \mathbf{F}^3: x, y \in \mathbf{F}\right\}, \\ & V_2=\left\{(0,0, z) \in \mathbf{F}^3: z \in \mathbf{F}\right\}, \\ & V_3=\left\{(0, y, y) \in \mathbf{F}^3: y \in \mathbf{F}\right\} \end{aligned} V 1 = { ( x , y , 0 ) ∈ F 3 : x , y ∈ F } , V 2 = { ( 0 , 0 , z ) ∈ F 3 : z ∈ F } , V 3 = { ( 0 , y , y ) ∈ F 3 : y ∈ F } 那麼 F 3 = V 1 + V 2 + V 3 \mathbf{F}^3=V_1+V_2+V_3 F 3 = V 1 + V 2 + V 3 ,因為每個向量 ( x , y , z ) ∈ F 3 (x, y, z) \in \mathbf{F}^3 ( x , y , z ) ∈ F 3 都可以寫成
( x , y , z ) = ( x , y , 0 ) + ( 0 , 0 , z ) + ( 0 , 0 , 0 ) (x, y, z)=(x, y, 0)+(0,0, z)+(0,0,0) ( x , y , z ) = ( x , y , 0 ) + ( 0 , 0 , z ) + ( 0 , 0 , 0 ) 其中右側的第一個向量屬於 V 1 V_1 V 1 ,第二個向量屬於 V 2 V_2 V 2 ,第三個向量屬於 V 3 V_3 V 3 。
但是,F 3 \mathbf{F}^3 F 3 並不是 V 1 , V 2 , V 3 V_1, V_2, V_3 V 1 , V 2 , V 3 的直和,因為向量 ( 0 , 0 , 0 ) (0,0,0) ( 0 , 0 , 0 ) 可以用多種方式寫成 v 1 + v 2 + v 3 v_1+v_2+v_3 v 1 + v 2 + v 3 的和。具體來說,這是其中一種分解方式
( 0 , 0 , 0 ) = ( 0 , 1 , 0 ) + ( 0 , 0 , 1 ) + ( 0 , − 1 , − 1 ) (0,0,0)=(0,1,0)+(0,0,1)+(0,-1,-1) ( 0 , 0 , 0 ) = ( 0 , 1 , 0 ) + ( 0 , 0 , 1 ) + ( 0 , − 1 , − 1 ) 這是另外一種分解方式
( 0 , 0 , 0 ) = ( 0 , 0 , 0 ) + ( 0 , 0 , 0 ) + ( 0 , 0 , 0 ) , (0,0,0)=(0,0,0)+(0,0,0)+(0,0,0), ( 0 , 0 , 0 ) = ( 0 , 0 , 0 ) + ( 0 , 0 , 0 ) + ( 0 , 0 , 0 ) , 其中上述每個等式右側的第一個向量屬於 V 1 V_1 V 1 ,第二個向量屬於 V 2 V_2 V 2 ,第三個向量屬於 V 3 V_3 V 3 。因此,和 V 1 + V 2 + V 3 V_1+V_2+V_3 V 1 + V 2 + V 3 不是一個直和。
接下來,我們來看一下直和的一些性質。
定理1.45:直和的條件(condition for direct sum) 假設 V 1 , … , V m V_1, \l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是 V V V 的子空間。那麼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是一個直和⟺ \Longleftrightarrow ⟺ 將0表示為 v 1 + ⋯ + v m v_1+\cdots+v_m v 1 + ⋯ + v m 的和(其中每個 v k ∈ V k v_k \in V_k v k ∈ V k )的唯一方式是讓每個 v k v_k v k 都等於0。
首先,我們要怎麼證明這個定理?因為這是一個若且唯若的關係,我們需要兩個方向都證明。
( ⟹ ) (\implies) ( ⟹ )
要證明向右的方向,我們先假設V 1 , … , V m V_1, \l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是一個直和。那麼根據直和的定義,所有的向量都只有一種拆解方式。所以自然0 0 0 向量也只有一種拆解方式。
( ⟸ ) (\impliedby) ( ⟸ )
要證明向左的方向,我們先假設0 0 0 只有一種拆解方式。那麼因為V 1 , … , V m V_1, \l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個別都是子空間,他們各自都包含0這個向量(加法單位元素)。所以,0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拆解:
0 = 0 + … + 0 0 = 0+\ldots+0 0 = 0 + … + 0 因為我們已經假設0只有一種拆解方式,這代表上面這種拆解方式就是唯一的拆解方式了。
接下來假設任意一個向量v ∈ V 1 , … V m v \in V_1, \ldots V_m v ∈ V 1 , … V m , 然後我們把v v v 用兩種方式拆解:
v = v 1 + ⋯ + v m v = u 1 + ⋯ + u m v=v_1+\cdots+v_m \\ v=u_1+\cdots+u_m v = v 1 + ⋯ + v m v = u 1 + ⋯ + u m 把兩式相減,我們會得到
0 = ( v 1 − u 1 ) + ⋯ + ( v m − u m ) . 0=\left(v_1-u_1\right)+\cdots+\left(v_m-u_m\right) . 0 = ( v 1 − u 1 ) + ⋯ + ( v m − u m ) . 因為前面已經證明了0 0 0 唯一 的拆解方式就是
0 = 0 + … + 0 0 = 0 + \ldots + 0 0 = 0 + … + 0 我們會得到
u 1 = v 1 , u 2 = v 2 , … , u m = v m u_1=v_1, u_2=v_2, \ldots , u_m=v_m u 1 = v 1 , u 2 = v 2 , … , u m = v m 因此任意的向量v,都只有一種拆解方式。至此我們已經證明完兩邊的方向。
這個定理該怎麼去解讀他呢?他代表什麼意思?
他代表的意思就是「我們只要確認把0向量拆解成V 1 , … V m V_1, \dots V_m V 1 , … V m 的唯一組合,就是0 + 0 + ⋯ + 0 0+0+\dots+0 0 + 0 + ⋯ + 0 ,就可以篤定V 1 , … , V m V_1, \dots, V_m V 1 , … , V m 是一個直和。」也就是說,我們不需要確認每個V V V 裡面向量,都只能拆解成唯一組合,只要確認0只有一種組合就可以了 。
前面大家應該也隱約可以感覺到,兩個子空間V V V 與W W W 的交集必須是{ 0 } \{0\} { 0 } ,才能是直和。因為任何子空間一定包含{ 0 } \{0\} { 0 } ,所以交集當然也一定有{ 0 } \{0\} { 0 } 。並且,如果交集包含0 0 0 以外的向量就不會是直和 ,因為會有向量會有超過一種拆解方式。具體來說:U ∩ W U \cap W U ∩ W 包含一個非0向量v v v ,那他就可以有兩種拆解方式v = 0 + v = v + 0 v=0+v=v+0 v = 0 + v = v + 0 ,所以他們就不是直和。
其實U ∩ W = { 0 } U \cap W=\{0\} U ∩ W = { 0 } ,不僅僅是一個必要條件,它還是充分條件。也就是說只要U ∩ W = { 0 } U \cap W=\{0\} U ∩ W = { 0 } ,就代表U ⊕ W U \oplus W U ⊕ W 了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吧。
定理1.46:直和代表交集為0 假設 U U U 和 W W W 是 V V V 的子空間,那麼:
U + W U+W U + W 是一個直和 ⟺ U ∩ W = { 0 } \Longleftrightarrow U \cap W=\{0\} ⟺ U ∩ W = { 0 } 。
證明:
這個證明一樣要證明兩個方向。
( ⟹ ) (\implies) ( ⟹ )
假設V + W V+W V + W 是直和。現在我們想證明他們的交集裡面只有0 0 0 向量。所以我們假設v ∈ V ∩ W v \in V \cap W v ∈ V ∩ W 。只要成功證明v = 0 v = 0 v = 0 ,我們就成功證明V + W = 0 V+W=0 V + W = 0 了。
因為v ∈ V ∩ W v \in V \cap W v ∈ V ∩ W ,v ∈ V v \in V v ∈ V 且v ∈ W v \in W v ∈ W 因為W W W 是一個向量空間,− v ∈ W -v \in W − v ∈ W 可以把0 0 0 拆解為0 = v + ( − v ) 0 = v + (-v) 0 = v + ( − v ) ,其中v ∈ V v \in V v ∈ V 且− v ∈ W -v \in W − v ∈ W 因為V V V 與W W W 都是子空間,都包含0 0 0 向量,所以0 = 0 + 0 0 = 0 + 0 0 = 0 + 0 也是一種拆解方式 因為V + W V+W V + W 是直和,0 0 0 只有一種拆解方式,所以v = − v = 0 v = -v = 0 v = − v = 0 ,得證 ( ⟸ ) (\impliedby) ( ⟸ )
假設U ∩ W = { 0 } U \cap W = \{0\} U ∩ W = { 0 } ,根據1.45,我們只要證明0 0 0 唯一拆解方式,是0 = 0 + 0 0 = 0+0 0 = 0 + 0 ,就可以證明U + W U+W U + W 是直和。
假設0 = u + w 0 = u + w 0 = u + w ,其中u ∈ U u \in U u ∈ U 且w ∈ W w \in W w ∈ W 0 = u + w 0 = u + w 0 = u + w 代表u = − w u = -w u = − w 這代表u ∈ W u \in W u ∈ W (因為u u u 是w w w 的加法反元素) 所以u ∈ U ∩ W = { 0 } u \in U \cap W=\{0\} u ∈ U ∩ W = { 0 } 所以u = 0 u=0 u = 0 且w = 0 w=0 w = 0 ,得證 閱讀下一章
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ubsets of F 3 \mathbf{F}^3 F 3 ,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a subspace of F 3 \mathbf{F}^3 F 3 .
(a)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+ 2 x 2 + 3 x 3 = 0 } \left\{\left(x_1, x_2, x_3\right) \in \mathbf{F}^3: x_1+2 x_2+3 x_3=0\right\}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+ 2 x 2 + 3 x 3 = 0 } (b)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+ 2 x 2 + 3 x 3 = 4 } \left\{\left(x_1, x_2, x_3\right) \in \mathbf{F}^3: x_1+2 x_2+3 x_3=4\right\}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+ 2 x 2 + 3 x 3 = 4 } (c)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x 2 x 3 = 0 } \left\{\left(x_1, x_2, x_3\right) \in \mathbf{F}^3: x_1 x_2 x_3=0\right\}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x 2 x 3 = 0 } (d)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= 5 x 3 } \left\{\left(x_1, x_2, x_3\right) \in \mathbf{F}^3: x_1=5 x_3\right\} { ( x 1 , x 2 , x 3 ) ∈ F 3 : x 1 = 5 x 3 } Prove or give a counterexample: If U U U is a nonempty subset of R 2 \mathbf{R}^2 R 2 such that U U U is closed under addition and under taking additive inverses (meaning − u ∈ U -u \in U − u ∈ U whenever u ∈ U ) u \in U) u ∈ U ) , then U U U is a subspace of R 2 \mathbf{R}^2 R 2 .
Prove or give a counterexample: If V 1 , V 2 , U V_1, V_2, U V 1 , V 2 , U are subspaces of V V V such that
V = V 1 ⊕ U and V = V 2 ⊕ U , V=V_1 \oplus U \quad \text { and } \quad V=V_2 \oplus U, V = V 1 ⊕ U and V = V 2 ⊕ U , then V 1 = V 2 V_1=V_2 V 1 = V 2 .
Hint: When trying to discover whether a conjecture in linear algebra is true or false, it is often useful to start by experimenting in F 2 \mathbf{F}^2 F 2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