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Published on
學語言不需要背單字!
- Authors
- Name
- 走歪的工程師James
我在之前的影片說過,初期需要先學一些高頻單字,幫助你初始解段可以理解input。但是最近用0單字0文法的方式開始學韓文,我想法有些改變。或許初始階段才是最不需要背單字的時候。
因為只要使用大量input,你一定會不斷遇到高頻的單字。不斷遇到這些的過程中就會自然記住這些字了。與其花時間背單字,似乎不如直接沉浸效率也很高,又不無聊。
透過這兩個月沉浸,我能認得的單字量已經從0自然成長到200~500之間了(language reactor不會把不同的形態變化變成一個,所以不太確定實際數字。)目前還在成長當中。
目前我的想法是,透過自然沉浸到大部分高頻單字都已經記得之後,才需要開始自己製作anki卡片,把新的單字做成單字卡。因為這時候你不會的單字是比較低頻的,若不用anki比較久才會遇到一次。
這是我目前的觀察,不過目前我還沒有完全下定論,會持續觀察!
我把我的學習過程都用影片記錄下來了,請參考下面的播放清單:
韓文學習記錄系列:https://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po_7U-DmRX_L9oJqICHgTUPLgUtExQbA&si=vcnzfCP7xQTx-wze
後續跟觀眾的討論、natural order hypothesis(學語言的自然順序)
以下是跟觀眾的一些想法交流,還有我的回覆,滿多有價值的資訊,所以整理在這邊:
我也是這麼想的,高頻詞彙本身出現的機率就高,只要接觸任何資料,見多了就會記住。不過在操作上,我和你有點不太一樣,我直接跳到一些B2級別的電子書,或是使用帶原版字幕的影片來進行精讀精聽。雖然也會碰到不少低頻詞彙,但題材符合我的用詞和思維習慣,感覺這些詞彙和表達非常有用,忘了也無所謂,反正遲早為了表達相似的觀點也會再回頭閱讀原文來複習和強化。
我應該不會選擇一開始就跳到B2的閱讀,首先閱讀本身我認為在初期就不是很好的immersion材料,因為沒有視覺的資訊,也沒有母語者的發音。我傾向大部分都是用聽覺的沉浸。另外有一個假說叫natural order hypothesis。我大致同意這種說法。我個人認為用沉浸式學習,在文法習得上有自然的順序,跟嬰兒一樣從簡單慢慢堆積到難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傾向不學文法的原因,他會破壞學習的順序。
重點是書裡接觸的句型和表達非常複雜,為了弄懂這些內容,我還是費了不少時間,經歷了很多分析過程。因此,你可以想像在心裡層面上,這不是自然習得的,需要後續的練習來克服意識推理過程的干擾。而且,電影裡的表達充滿了縮合、連讀、省音的現象,加上快速的語速,有時幾乎就像是在含糊不清地說話,這真的是一個挑戰。即便每個單字我都知道,但聽起來幾乎完全無法辨識。不過因為有英語的經驗,心理上並沒有抵觸,反而全然接納,這樣提升了一些細節的識別力。
此外我自己現在沉浸的過程中並不會做過度分析。根據前面的邏輯,我認為有些東西我「不該現在懂」。我只會試著看懂我現在可以輕鬆看懂的部分,盡量用腦的本能去掌握語感,而不做太多邏輯分析。沉浸式學習我覺得滿重要的一點是tolerate ambiguity,就是不要想嘗試搞懂每句話全部的東西(這不是在說你的方法有問題,只是說我自己傾向用的方法)。
一開始太多閱讀我認為還有個壞處,我認為初期太多閱讀會加重「依賴邏輯、文法」的情況,會導致之後要培養自然語感遇到很多障礙。而用聽的方式去建構「語言內核」,比較可以一開始就建立自然的語感,之後再去練閱讀就會很順。(這沒有直接的研究證據,是我自己的猜想)。我自己的經驗上當作佐證,我日文、韓文使用沉浸式學習,就算還在初學階段,幾乎不會有「腦中翻譯」的問題。
但我在想,沒有其他語言經驗的人該怎麼學這些呢?如果沒有字幕,光靠聽我絕對是聽不出來的。至於英語,我是專門學過矯正發音的課程,但很奇怪的是,我們日語是怎麼做到的呢?期待你的觀察和總結。(多一句,我是急性子,你按你覺得自然的步調就好,不要被我的評論左右。我不認為我目前的方法和結果有多好,感覺需要用很多策略來彌補自己畫蛇添足帶來的麻煩。)
我覺得英文發音算是特例。因為已經在學校被台式發音「污染」十幾年,所以要修正會特別困難。如果是「白紙」的情況下,我覺得一開始透過模仿就學會相對標準的發音並不會這麼難。我覺得聽不出來很大原因只是太急,就算是很沒效率的方法,只要花夠多時間,最後都會突破沒效率的階段,然後懂夠多後就會進到比較有效率的階段。然後現在又有插件可以用,所以沉浸式學習的優勢會變得非常大,完全避免聽不懂的問題,還可以把所有input變成comprehensible input